中国人口报刊发我校体教部教授尹小俭署名文章
发布时间: 2023-10-09 浏览次数: 10


近日,《中国人口报》第7334期刊发了我校体育教育部教授尹小俭署名文章《青少年抑郁症综合防治亟待加强》。


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近年来抑郁症发病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18岁以下抑郁症患者占总数的30.28%,一半为在校学生。一般来说,青春期是比较多见的抑郁症发病年龄段,这一时期青少年特有的生理与心理发育不均衡性容易导致抑郁症等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抑郁症会对青少年的情绪、自信心、学业成绩、食欲等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青少年在发展为抑郁症之前,会先出现抑郁症状,此时如果不加以控制与干预则极有可能发展为抑郁症,其不良后果可能会剥夺其成年期的身心健康,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有效识别可控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对抑郁症的预防和干预至关重要。

在健康管理"关口前移"的背景下,前瞻性防治青少年抑郁症意义重大。有必要在青少年早期出现抑郁症状时及时干预,从提高认知、精准识别、综合防治等方面全方位一体化推进防治工作。

提高全社会对抑郁症的认知

当前,首要任务是提高公众的心理健康素养,帮助人们认识、预防和处理抑郁等心理问题。宣传部门、主流媒体要主动介入,利用学术讲座、公众号等多渠道宣传抑郁症防治相关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教师、家长等对精神心理疾病的认知,纠正"病耻感",鼓励青少年在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寻求专业帮助,研究发现,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群体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且独特的影响,其中对女生的影响较男生更为明显。家庭环境越和谐、生活方式越健康、健康危害行为越少,青少年抑郁症发生率越低.

精准识别青少年抑郁症状

在做好教育部规定的学生健康体检中的抑郁症筛查的同时,可由教育、卫生健康等部门负责在学校、社区等地设置青少年抑郁症状自助检测点。相关部门要主动建立快捷、方便、免费的抑郁症状筛查平台以及传播抑郁症防治知识的权威网站或 APP ,方便青少年开展自我检测以及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科技公司要积极探索抑郁症智能化筛查手段,通过人工智能的感知技术建立多模态辅助筛查机制,以及通过可穿戴设备等方式实现对重度抑郁患者的实时监测。

构建"家庭一学校一社会"综合防治体系

构建健康教育新模式。学校要完善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与管理;社区要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学校与社区要多渠道、多形式向学生、教师和家长开展健康教育,纠正青少年熬夜、久坐、手机成瘾等不良生活方式,鼓励青少年吃好、睡好、运动好,从而构建学科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课内与课外教育相结合、经常性与集中式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

各方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研究发现,运动有助降低抑郁风险。学校要充分保障青少年每天一小时户外运动时间;体育、教育部门要督导学校体育课、体育大课间等课程实施,定期组织体育教师开展业务培训;社区应设置相应的公益岗位,利用退休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运动员等优质资源,提供健身指导服务;政府应鼓励社区组织亲子运动会、各种趣味赛事,这样既能激发居民的运动热情,又能增强居民的情感交流。

继续推进完善"医教结合"工作。今年4月,教育部联合多部门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指出,中小学每校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育部门要督促学校尽快配齐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规范上岗培训与考核机制;学校要建设健康教育体验室、心理咨询室,并纳入年度考核,组织精神科医生进校开展心理培训、指导与宣讲工作,提升青少年、家长、教师等识别抑郁症状的能力;社区可与学校合作,试点建设学生心理辅导中心,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校内与校外的衔接。

积极办好家长学校。妇联、关工委等要积极组织教育、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专家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及各类健康教育知识,对家长进行教育理念、科学养育、抑郁症防治等相关知识培训,并配合学校及社区提供亲子活动的机会;相关部门要重点关注低收入家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等特殊家庭的青少年,进一步健全特殊家庭子女关怀网络。

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相关部门要有效整合现有心理咨询服务热线及网络咨询服务资源,打通不同部门、不同行业领域开展心理服务工作的堵点,充分依托各地心理援助机构、志愿服务组织、学校及医院,提供统一且具有权威性的心理问题援助热线及网络咨询服务,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建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尝试开拓公益性服务的筹资渠道,优化经费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作者系全国高校健康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体育教育部主任/博士生导师)


      

     《中国人口报》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国人口报社主办的对全国卫生健康工作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的报纸。报纸以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卫生健康事业的方针政策、服务基层工作为主要内容,通过搭建主题宣传、理论研究、经验交流、工作探讨、信息共享等服务平台,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是各地做好卫生健康工作的参谋助手。



/图:体教部